English

构建实施素质教育的“立交桥”

1999-11-12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刘先琴 我有话说

河南省副省长陈全国分工负责抓教育,日前记者采访他,话题是从如何抓好素质教育开始的。

陈全国认为,推进素质教育是一个战略决策,是迎接21世纪挑战的需要。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的河南,科教兴豫一直是省委、省政府多年来坚持实施的战略方针。建国50年,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,河南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,目前,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发展到8.3万所,教育人口2500多万人,占全省人口的1/4还要多。但是,全省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不高,不少指标低于全国水平,尤其是在基础教育工作中,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只重视选拔培养少数“尖子”学生,忽视绝大多数学生;只重视知识传播,忽视能力培养的现象,形成单纯或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。因此,必须全面贯彻第三次全教会精神,积极推进素质教育,尽快把河南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。

陈全国说:“结合河南的省情,今后一个时期,全省教育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以提高人口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,全面推进素质教育,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。大力推进‘两基’工作,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,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,使全省人口受教育的年限有较大增加,培养大批各级各类合格人才,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”。

围绕这个总体思路,首先要抓好的是“两基”工作,在谈到这个问题时,陈全国特别提到在做好“普九”工作的同时,要积极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。他说,河南全省高中阶段在校生仅为160万人,和初中在校生500多万人的规模相比,“瓶颈”制约矛盾十分突出,由于升学竞争的压力,使不少初中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行动迟缓,形成“素质教育喊得惊天动地,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”的局面。今年,河南虽然扩大了8万人的普通高中招生规模,但还不适应教育市场的需要,明年,要争取在省辖市和行署所在的市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,2005年,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也要基本普及。

深化办学体制改革,进一步简政放权,才能加快教育发展,顺应市场需求培养有用之才。今后一个时期,河南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将放宽视野,因地制宜采取优惠政策,支持社会力量办学,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,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。同时,从明年开始,河南省市、地所属的普通高中、普通中专(师范、政法、工商、税务除外)成人中专、职业高中、职业中专、技工学校的招生计划、招生录取、专业设置、证书发放、毕业生就业等权力下放给市地。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要认真贯彻“共建、调整、合作、合并”的工作方针,逐步建立起国家、省、中心城市三级办学,中央和省两级管理,以省统筹为主,条块有机结合的高教管理体制,同时,要扩大学校专业设置和招生的自主权,改变“热门专业不够招,冷门专业招不够”的现象,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。

加大投入,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。从今年起,河南省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连续5年每年提高1.5个百分点,各市地也要相应提高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,各级财政每年超收部分,应按不低于年初确定的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用于教育。同时,要征足、管好、用好城乡教育费附加,还要依法开展教育集资活动。

谈到进一步调整教育结构,改变各类教育互不沟通、互不衔接的现象时,陈全国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:构建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人才成长“立交桥”,使普通高中、中等职业学校、成人中专毕业生等,都能根据各自特点,经过一定选拔程序升入高校学习;各类专科学校毕业生,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升入本科。同时,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、放宽招生条件、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等,为青少年和成人深造拓宽渠道。我想,陈全国副省长刚才谈到的方方面面的措施,不正是河南省正在实施的一个宏大的教育立交桥工程吗?这是一座通向未来的成功之桥。

[值班总编推荐]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

[值班总编推荐]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

[值班总编推荐] 把握“新质生产力”概念的理论基础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